半命题作文:倾听______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2:02:39
关于倾听的半命题作文
题目为:倾听______
不要求太好!600字左右!
希望大家帮帮忙 不要从网上复制过来的!

与外国人相比,中国人总显得感情细腻、含蓄。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滴露珠,无不牵动中国文人的内心情愫。这种情感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在外国人中是没有的。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中,自然与人的感情和心灵是紧密相关连的。自然是人的心灵语言,文人们惯于通过自然现象表达情感,把自己的人生况味和自然万象交织在一起,既所谓"境由心生"是也.
听雨,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情感和心灵的表现形式。千百年来,雨为文人们反复呤诵。描写听雨的诗词歌赋像雨丝一样,在文化的天空中飞散、流传.

春雨如羞涩的少女,淅淅沥沥,润物无声;夏雨如瀑如注,倾泻呐喊,荡尽污浊;秋雨如泣如诉,缠绵细语;冬雨清冽,凄冷萧瑟,或化作白雪,另有一番意境。

雨点是灵动的,飞珠溅玉;雨丝是灵动的,像透明晶莹的水晶珠链;雨声更是灵动的,一会儿清亮,一会儿激越,是自然界最美的音律。

雨带给人们无尽的暇思。听雨,对文人来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一种空明清澈的心灵寄托。听雨的人把自己与雨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得意者听雨,听出来的是风雅和韵——“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失意者听雨,听出来的是无尽愁绪——“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游子听雨,听出来的是对亲人强烈的思念——“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不同年龄、不同心境听雨,都有不同的感悟——“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听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而今我听雨,"闲云野鹤"也有情.

《聆听水意,感悟美景》
那山,透着一种静谧的威严.白日里,观光游历者纷至沓来,山脚下不时传来凌乱的脚步声与欢笑声.此时,山的那份威严也变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夕阳滑过山的肩头,游玩一天的人仍然饶有兴致围坐着燃起一堆暖暖的火.此时,小溪吟唱的歌声便隐约入耳,我被吸引,走去.
好美的景.我坐在溪边一块被轻柔之水抚得光滑的青石上,听任溪水那平和中娓娓道来的声音沁润我的心,那份轻柔和细腻在我的心深处回响.水流掠过大小不一、奇形怪状的山石上绿绒绒的青苔.
悄悄地,月光溶入溪流,似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