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52:55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说明了以下两点:
1,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2,秦朝暴政的体现,秦王政的劳役制度的残酷性。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七天七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说明了秦王政的劳役制度的残酷~夫妻之间的干亲深厚,侧面反映了秦国的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说明了如下可能:
1、孟姜女有可能是中国秦代有记录的一名超能力者,运用意念力推到了长城。(人家从葫芦里出来,可能是最早的葫芦娃。)
2、长城该段的建造可能存在损公肥私偷工减料的行为,说明秦朝的反腐败工作不够扎实。
3、若上两者不对,那只能证明一点,那殁在长城下的死尸灵魂不灭,一起发力,终于推倒长城。

说明了爱情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女人为爱流下的眼泪能穿石!

关于长城的传说真是跟它的事实一样多。在这些传说中有一种是说今天的长城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事实上,长城,或者说长城尚存的部分乃是数十段长城中最后和最长的段落。建造长城是公元前3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这是因为不断需要制止北方永无休止和贪得无厌的游牧部落入侵。两千年以来,中国的统治者试过以不同的方法来对付"游牧部落”(胡戎)问题,如通商、通婚、进攻、征服--作为最后的一招,建造城墙拒敌于外,但毫不奏效。13世纪时,蒙古族轻易地绕过早期的几段长城,建立起他们自己的中国王朝--元朝。
继蒙古族元朝之后的明朝(1368-1644)皇帝决定实施一个更持久的解决办法,即建造新长城。它大多建于15世纪后半叶,用来替换或连接以前所造的城墙。以前的长城部分是用泥垒成因此很快被侵蚀掉。明朝建的长城用砖石构筑,并以强征劳力方式建成。建有垛口和射孔的锯齿状城墙上可让5匹马并行--它既是一道屏障,又是一条军用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