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实词,虚词两者如何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0:30:32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
实词包括: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意义),数词(表示数目),量词(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等),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
虚词包括: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拟声词(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等)。

实在性的有无,是区别实词与虚词的根本标志。
有实在意义的词就是实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就是虚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
二、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