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3:31:07
希望更具体

1:一次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 4:与旧民主主义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从近代化探索来看,阶段特征如下:
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开始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在革命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的区别
阶段 革命对象 革命主力 指导思想 革命领导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