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优美短散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8:48:53

提供一遍


总是臆想《红楼梦》的结局,繁华、衰落、欢喜、悲恸,春去秋来,人歌人哭,所有的兴衰感慨,最后都消弭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原书已佚,但我想曹雪芹是会选择以白为底来构造最终的意境的。白这样一种似乎单调与单纯的颜色,却恰能承载《红楼梦》中生命与时代,艺术与哲学的重量。
白色常被视为一种初始的色彩,一种不加修饰的纯粹。譬如画师作画,大多数情形,首先面对的是一张白纸,一幅白布,一面白墙。其他的色彩在白底上宣泄、昭示、舞蹈,白色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沉默与卓尔不群。
但白光却是最庞杂最繁复的色光。所有色光的混合即是白光,三棱镜最终破译了白的秘密。正如国画中的云霭、烟水、山峦,往往以留白的形式呈现,有与无,简与繁如此和谐地统一在白中。存在、虚无、极简与极繁,矛盾在其中混合成了完美。这个意义上的白,甚至具有几分哲学意味。
科学将纷繁万象归纳成简谐的公式与定理,文学与艺术对单纯的事物联系、融合、互化、冥想,呈现出更繁杂的存在。白的双面性,更近于哲学。从生命初始最本原的疑问与思考,追溯到百家争鸣的学问学派,又将世间人人皆有而不一的思想与感触,汇为学术上的统一。
古人云:大音稀声。白正是一种大化无形的境界。“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佛经中所谓的顿悟,并非皆于蒲团之上、木鱼之前,见花可悟,闻水声可悟,感日光亦可悟——因声色入空境,是世事洞明的那一瞬间的拈花微笑。
人生之初,最先是由白色相伴而来;而人生之末,亦由白色相伴而去。欧美以白色为圣洁的象征,中国则以为不详之兆。白,守候在人的生死之时,又承担了人间的欢喜和悲伤,白的意蕴迷离复杂正如其本质。
我们常常可以在老人的脸上捕捉到孩童的笑容,人生经历世事之后的洞察与看透,却又回到天真无知的自然本性。白也是此种从简到繁,又由繁至简的过程,完美如同轮回。
白色是简中的虚无,白光是有中的极繁。白象征着高洁又往往掩盖着罪行,白见证了出生和死亡,白是最单纯的色彩,白又是最深沉的色彩,像一个圆,和谐完美,却是大彻大悟后的天地清明。
我发现正渐渐将人生的白纸画上各种不同的轨迹,纵横交错着逐渐延展。几十年之后蓦然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晴,曾经的轨迹杳如眼云,还是一张纸,一片白。
然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