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给同学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7:43:13
我需要注意提醒那些问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重点:用典和借古讽今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三、结合注释朗读,弄清大意

  四、具体分析

  1、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思考:上阙和下阙分别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 孙仲谋(孙权)

  上阙 <

  寄奴(刘裕)

  元嘉草草(刘义隆)

  下阙 < 佛狸祠(拓跋焘)

  廉颇

  2、分析上阙

  a、上阕写孙权刘裕两个人,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b、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明确: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c、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明确: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3、分析下阙

  a、“元嘉草草”

  ①口述宋文帝北伐的经过,明确北伐失败的原因。

  ②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古讽今――委婉劝阻韩侂胄: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b、“佛狸祠”

  ①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伸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