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主要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3:40:41

五祖弘忍要在神秀与慧能间挑选一人继承他的衣钵,于是让他二人各作诗一首(佛家称为偈语)。
神秀写到: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慧能则写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按照佛家的说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慧能偈直指本心,摒弃了物我相的观念;神秀偈却仍然拘泥于物我相,很明显境界上差了一大截。慧能偈可以说是顿悟,神秀偈可以说是渐修。慧能也因此成为了少林六祖。

这是唐代禅宗的偈语。是慧能写的。讲的是佛教禅宗的哲学思想。意思是讲心外无物,一切东西都是人的心产生。人的观念意识产生了万事万物,心一想到一物,此物就产生了,心不想了,也就不存在了。物是虚幻的,只有人的心才是真实的。南禅宗的这个哲学思想就是要求人们在佛教修行当中能够心外无物,强调人民内心的修行。通俗的讲就是我们说的“空”。

身为佛门****,理应洁身自爱,力抗诱惑,不能让佛法蒙羞;六祖惠能则认为佛法本来就不是什麼具象的器皿,既然一开始就什麼表象也不存在,那又那里来的空间沾惹尘埃呢?

人都是自寻烦恼

如果心里有佛,即使不必化作那棵实实在在的菩提树,即不需要外在的表现或者说不需要客观的存在也可修得正果。如无利欲之心,即使心里不藏有明镜之台警示自我,即不需要内在的感知或者说不需要主观的意志也可修得正果。本来世间客观和主观存在的名利,外在和内在的感知都是空空如也,又哪里惹得尘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