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进行全面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5:02:54
结合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进行全面评价。

凯恩斯主~义路线无非是专门针对经济危机而制定。根据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其原因首先是生产力扩张,而同时作为消费者存在的工人因为遭到~剥~削~而购买力不足,因此无法购买自己生产的产品。两重原因导致投资利润率下降,使得资~本不再投资生产。而一旦投资停止,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相对而言,凯恩斯没有分析到这个层次,他认为经济危机就是因为购买力不足,导致资本不能周转。这个解释当然比较容易理解,但明显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资~本~家敢于销毁商品,说明他们远没有山穷水尽。
不过不管怎样,凯恩斯既然分析到了这个层次,对策自然就产生了,那就是国家通过赤字政策减少失业,拉动整个经济。同时通过工程营建,本身也能拉动经济发展。就好比那个著名的说法,找100个人挖坑,再找100个人把坑填上,则挖坑者(国家雇佣)和生产各种劳动工具的工厂都开工了。尽管只是做了无用功,但经济却被拉动。
凯恩斯的办法确实缓解了经济危机,但如果我们回到马~克~思的分析上就可以知道,凯恩斯主~义不可能长远,因为它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到了7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病症总爆发了,首先,国家的赤字政策最终导致流通的货币量远远高于实际生产力,于是资本主义进入没有穷尽的通胀。同时,马~克~思的分析再次应验了,用西德总理施密特的话说:“我们把马牵到水边,但它们却不去饮水。”这句话是指资~本在国家按照凯恩斯主~义给它们大开绿灯之后依然不肯进行投资。
凯恩斯主~义还有一个更加负面的后果,随着通胀的不断继续,资本显然会不断缩水,因此各种金融市场被纷纷发明出来,通过钱生钱来使资本保值,但这无疑会极大地破坏实际的生产。
凯恩斯主义在1948年以后,在西方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采用凯恩斯主义的国家高速发展,以至于人们几乎都相信经济危机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马~克~思~阴魂不散,70 年代以后,以石油价格上涨为起点,导致利润率迅速下降,于是滞胀来临了,凯恩斯政策下的通胀不断继续,而不能获得足够利润回报的资本依然不肯进行投资(和经典经济危机时一样)。加上因为越战而不断恶化的美国经济 ,美元信誉下降,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到80年代,世界经济都依然没有恢复,只是到了90年代,长期的衰退终于结束了,同时,新技术~革~命使得资本的利润再次大幅上升,于是到今天止经济又一次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