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户行为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16:49:29

农户行为学即农民行为学。
  农民行为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农民的生产、生活中的行为规律,挖掘他们的生产潜能,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它是由农村社会学、农村人口学、人口社会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管理学等构成的学科群或学科丛。
  农民行为的特点:
  1.趋同性。农民的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趋同性,这是由农民的居住方式和文化水平决定的。由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他们一般是随地而住,居住比较分散,从而造成人际交往的不便。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有限,除政府引导外,主要依靠周围人们的示范、交流。因此,他们不愿意冒大的风险,以免影响家庭生活。而照搬别入的成功经验,无疑风险是最小的。于是,在农村就出现了专业村、专业乡等。农民的经济行为的趋同性,还由于农民文化水平的有限性,创造性差。一项农业技术在农村广泛传播,但很少有人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往往是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展,技术要素丢失越来越多。
  2.随意性。农民的经济行为的随意性,根源于经济信息的不全面和小农意识。虽然在利益动机驱使下,农民都想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由于小农意识的存在,难以做到根据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安排生产,往往是求稳,以风险最小作为经营准则。因此,在项目选择上,不是根据本地本户的具体条件,而是看别村邻户某个项目获利大,就选择某个项目。这种行为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往往大量重复生产,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3.短期性。农民的经济行为的短期性,与农民自身素质和经营环境有关。从自身素质来看,农民大多数是“万能”型公民。缺乏真正的专业技能,往往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不行。于是,他们今天看这个挣钱就干这个,明天看那个挣钱就干那个,赶潮流,跟风走,没有真正的经营方向。从经营环境来看,由于农民经济行为具有很强的趋同性,易导致农产品很快饱和,如果不改变经营项目就难以生存。如陕西关中地区一些农民种辣椒、苹果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在农民自身素质和经营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农民经济行为必然带有短期性。
  4.个体性。农民的经济行为主体,一般是个体或家庭。这是由历史和现实原因决定的,自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从政策上强化了农民经营的个体性。在社会主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