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一下 感应起电的实例和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3:54:09

感应起电是物体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了的电荷上再分布的现象。比如:一设备加电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电磁场,外围的物体受场的作用会感应出部分电荷,如显示器的屏幕带电现象。而容性起电就比较复杂了,它是由于已经具有一定电荷的带电体在与另一物体靠近、分离时。根据平行板电容公式c= εS/4πkd(S为金属片的正对面积,d为两金属片间的距离)。系统电容发生改变,由Q=CV(C为电容 V为电压)可知,携带一定电量的物体或人体上的静电电位将发生变化,这就会导致集成块等微电子器件的损坏。
induction electrification 利用静电感应原理,使导体带电的过程(见图8—18)。由图8—18可看出A球原不带电,带电的B球使A球电荷发生转移,在接地情况下,经c、e、f等过程使A球带上电荷,谓之感应起电。当然在d情况下,A球将为中性;在b情况下A球总正、负电荷量的代数和为零,+为自由电荷,—为束缚电荷;在e情况下,A球虽存有1电荷,但对外是不显示电性,此时A球为束缚带电体。

在正常状态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数目,等于原子核内质子的数目,因此每个原子所带的负电和正电都相等,每个原子都呈电中性,物体对外界不显示电性。换句话说,在一切不带电的中性物体中,总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同时存在。
不同物质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随物质的不同而有强弱。如果一个物体,由于外来原因,失去若干电子,则它所带的正电荷多于所带的负电荷,于是,它们带正电;反之,另一个物体,由于外来原因从外界获得了若干个电子,则它所带的负电荷多于正电荷,于是,它们就带上了负电。摩擦就是引起电荷转移的外来原因,摩擦使两种物体充分接触,从而有机会实现电荷的转移。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以下是一个常见物质的静电序列表:玻璃、尼龙、羊毛、丝绸、棉花、纸张、硬橡胶、晴纶、聚乙烯……序列中两种物质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后面的物质带负电。这样序列说明这些材料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