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考察曹丕曹植能力 一个退回 一个杀人而入 为什么杀人而入的有能力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0:58:41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曹操一面让两个儿子出门 又告诉守门人不让出去,结果曹丕退回 而曹植听了杨修的杀人而入 但是这个吾奉王命杀人而入 体现了什么能力啊?得理不饶人 还是果断呢 我有点弄不深刻

曹操主要按考察他们的反映力、分析力和对自己的信任
曹操在命令他们出发
所以当门卫拦住他们的时候
他们面临两个选择,坚信老爹的或者相信门卫的。
按门卫的理论曹操不让出门,这里有三个可能,一是曹操在他们走后发布命令那个,一个是曹操在命令他们出发前确实下达了禁止出门的指令,一个是门卫撒谎。
首先看第一个,如果是曹操在他们走后发布不让出门的口令那就会直接派人通知他们。
而如果是门卫撒谎或者曹操忘记给他们出门的信物的话。出城门是个无可厚非的决定。
一旦有十万火急军情却没有出门岂不是被门卫耽误了?
所以在门卫不让出城门的情况下,事急从权,先斩后奏,杀人出城。体现了一个人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性格。谋定而后动,这是曹操的做事风格。

得理不饶人并不是什么贬义词。曹操在根本上属于寒门法家思想,他想建立一个高效的、以法令为基础的、以君为中心的政权组织,这个组织核心的君,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坚定的信念,换句话说就是要“类己”。曹操的儿子似乎都不像他,(听说曹昂很像他,但死得太早。),但至少曹操的继承者要是一个有主见的,曹植什么都听杨修的,这就是为什么杀杨修,不喜曹植的原因了。

因为他们早晚有一个要继位、

为君王者却滞与小吏,将何以自持于乱世,况制霸天下欤!

就是曹操想看看他们知不知道择优而听 事急从权 知不知道该听谁的 当有难以抉择的时候 他们的表现。
曹丕折回 曹操就觉得这个儿子就只会听信一面之词 毫无判断能力 更何况出城门是他亲自面对面下的命令 他都坚定不了
所以反观曹植 曹操就觉得欣慰不已啦 而且他心里其实更喜欢曹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