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要素密集度 2:资本密集型产品 3:产业内贸易 4:同质产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6:19:59

1.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产品。

  2.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指该种产品生产中资本投入比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多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特点是:投资大,容纳的劳动力较少,资本周转较慢,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消耗所占比重较大。目前,中国的出口中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产品中70.3%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服装、玩具、体育用品等。与此同时,中国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产品中有80%以上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器设备、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凡贸易保护的对象,也大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之所以出现这种格局,是因为这两类产品往往属于制造业的范畴,一般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而且往往具有极强的替代性,其对生产国经济的贡献,主要是吸纳大量的就业工人,这就使得这些贸易保护国敢于视国际贸易规则于不顾,单方面设置进口壁垒。相反,如果进口产品属于该国难以生产的高技术产品,或者是该国不屑生产的重污染型产品,他们往往就会具有极强的进口依赖,而此时,他们恐惧的是出口国的出口限制。由于贸易歧视政策维护了该国一些特定产业和相关阶层群体的利益,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了热烈吹捧。

  3.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同时又从韩国进口某种T恤衫的这种贸易活动。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是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
  在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中,同一产业产品基本上是单向流动,即要么进口,要么出口;而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 Trade)。产业间贸易是不同产业间产品的贸易,如一国生产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