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写一段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2:10:24
读了『蜡烛』『亲爱的爸爸妈妈』(出自初二语文课本.人教版)后,你有什么感受?写出来,100字以内。
(记着:是写关于二战的读后感哦..)

『蜡烛』读后感

“在炮火焦灼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的珍爱的东西——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是《蜡烛》这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一段话,西蒙诺夫的这篇小说歌颂了艰难中各国人民相濡以沫,至深至真的感情。
《蜡烛》叙述了一位苏联青年战死后,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个炮弹洞边的故事。她用手掌舀干了洞里的水,用炮弹洞四周的浮土盖住死者的身体,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最后,老妇人拿出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为死者点亮了最后一道光明。 当人们在寻找这位苏联青年的尸体时,发现了这小小的坟堆,都不由得惊叹,不由得脱下帽子默哀。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位老妇人在被德国人炸毁了自己的房屋后还为苏联青年筑造他最后的家,用珍藏着的蜡烛为他点明天堂之路。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位南斯拉夫的母亲在炮火的烟灰下埋葬一位苏联青年的情景。这再也不是什么乐于助人这些渺小的事情能比得过的,那是一种超越国界、人种以后,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为苏联青年做出的自己的最后奉献,让那些高傲的、无视他人生命的人来想想这位伟大的南斯拉夫母亲吧!
亲爱的爸爸妈妈读后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在欧洲很多国家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二战结束后,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聂华苓于1988年10月21日来到这里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

本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作者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引用诗句,再现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抄录了被残杀者留下的片纸只字。文章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那更震惊世界,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所有这些,让我们想到当年的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像萨特一样,我们也感受到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