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的三角井有什么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7:56:36
如题 吴江的三角井有什么典故?
位于苏州吴江的三角井
在一个转角处有连在一起的三口井
所以叫做三角井
不知道怎么由来的?

吴江县的演变 吴江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闰八月设县,由五代吴越王钱镠奏请朝廷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因以今八坼西、松陵南的广袤太湖下游水网为源头的吴淞江,在晋唐时属吴县,那时的吴淞江也称吴江,置县时就以江名为县名。并以松陵为县治所在。县境东西180里,南北150里。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例升为州,县治改为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吴江县改州为县,州治改为县治。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州、松江、常州三府赋重事繁,奏请朝廷升州分县。雍正四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两县以河为界。北自瓜泾港西口入七里港、书院河、西塘河往东过大通桥,入水小东门(今人民医院)河入往西到松陵饭店门前、三角井、出西门入城河往南,入吴家港、行船路,由八坼大浦港入运河,到平望镇进安德桥往西,穿莺脰湖,入烂溪塘一直到浙江桐乡乌镇北栅。界线以西为震泽县,以东为吴江县。两县同城而治,吴江县衙在今市政府大院,震泽县衙在今吴都大酒店以东。明国元年(1912年),两县复合为吴江县。

吴江县的演变 吴江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闰八月设县,由五代吴越王钱镠奏请朝廷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因以今八坼西、松陵南的广袤太湖下游水网为源头的吴淞江,在晋唐时属吴县,那时的吴淞江也称吴江,置县时就以江名为县名。并以松陵为县治所在。县境东西180里,南北150里。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例升为州,县治改为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吴江县改州为县,州治改为县治。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州、松江、常州三府赋重事繁,奏请朝廷升州分县。雍正四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两县以河为界。北自瓜泾港西口入七里港、书院河、西塘河往东过大通桥,入水小东门(今人民医院)河入往西到松陵饭店门前、三角井、出西门入城河往南,入吴家港、行船路,由八坼大浦港入运河,到平望镇进安德桥往西,穿莺脰湖,入烂溪塘一直到浙江桐乡乌镇北栅。界线以西为震泽县,以东为吴江县。两县同城而治,吴江县衙在今市政府大院,震泽县衙在今吴都大酒店以东。明国元年(1912年),两县复合为吴江县。

  三角井在吴江人的心目中,首先是一个地名,然后才是其实质,是的,它是一口井,而且它最初的名字是怀德井。时代的变迁,让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