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著名的拥有无字碑的是哪3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1:30:28
我只知道一个武则天,别的还有谁?

武则天的无字碑
  武则天是一位褒贬不一、颇具争议的人物。这位女皇帝在位时,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并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可谓政绩昭昭,有案可稽。
  同时,这位“开朗”女皇的另一面,却又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遭受不白之冤;她还一意孤行,大肆建造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特别是晚年的女皇,好大喜功,生活奢靡,更加挥金如土。
  也许是这位女皇,当初就有一点“自知之明”,所以她为自己立下了这块无字碑。她想用无字的空白,留给后人一份神秘的答卷,让历史去填写自己的功过是非。

  谢安的无字碑
  位于南京梅岗,为东晋谢安(也称谢太傅)的墓碑,“有石而无其辞,人呼为‘无字碑’”。原因是“以(谢)安之功德,难为称述,故立白碑”(选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所谓白碑即言碑上无字。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以八千之众胜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使东晋又偏安38年,也因此之故,为谢安之墓竖一通无字碑,盖“伟绩丰功不胜记也”。另一说法为谢安临终之前,问他请谁撰写碑文,他不语,也有人提到陶潜和王献之,他摇头,直到死也未确定谁写碑文,只好立无字碑了。还有一说是谢安功高盖世,褒既难,贬又不该,只好空着了。
  秦桧的无字碑
  位于南京牧牛亭,“有其额而无其辞,卧一石草间”(选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四)。秦桧66岁病死后,其家人请了不少人为其撰写碑文,由于他“阴险如崖阱,深阻竟叵测”,“晚年残忍太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一时忠臣良将,不避形迹”(《宋史·本传》),所以没有一人为秦桧撰写碑文,于是只好立一块没有碑文的无字碑。
  孙中山的无字碑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不息,为推翻封建帝制功不可没,建立中华民国,赢得了世人的广泛拥戴和赞扬。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先生撰写墓志铭,本来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的事情。不料却一波三折,终归遗憾。
  起初,讨论立碑撰文时,原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和墓志铭。后来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大家考虑再三,认为惟有与孙中山先生友谊密切,且国学功底极深的章太炎先生能胜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