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第四回讲到董卓另立协为帝时有颁布一道策文,就是“孝灵皇帝……”毋乃有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7:35:11
里面的“居丧慢惰”,“毋乃有阙”,“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中的“以”字,这些各怎么翻译?具体每个字都剖析一下,谢谢了。不要只是讲这句话的意思,每个字都解释一下,谢谢。希望喜爱文学的朋友帮忙。
策文全文是:“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属,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大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宣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二楼说得很好,我理解了,便还有一个漏了,就是“毋乃有阙”呢?

何不将原文放在这里,有了上下文,就好讲了。
试译如下(懒得找参考书,楼主凑合着看吧):
孝灵皇帝,早早去世,离开了他的百姓。继承皇位的人,受到海内万民的关注。可是,他天生个性轻薄不庄重,缺少威严,守父丧期间,居礼轻慢。恶劣的德性弄得天下皆知,根本有辱于大汉皇位。皇太后没有完成好教育皇子的责任,没有当国母的样子,干揽朝政,做出许多荒谬的决策。永乐太后异常死亡,百姓议论纷纷,对死因颇感疑惑。三纲的圣训,天地间的法度,她那里还有吗(不是太缺少了吗)?陈留王刘协,德性优良,有皇帝风范;守丧期间,哀戚尽孝,合乎礼教,言语谨慎而有分寸。良好的名声,全国各地人人皆知。应由他来继承皇帝大位,接续汉室的法统。特此废除现皇帝的职位,给他爵位为弘农王。皇太后不再参政,奉请陈留王刘协为皇帝,顺应天意民心,满足老百姓的期望。”
好啦,就这样了。

第一个诏书应该是董卓奉诏进京后 因不满小皇帝(好象是灵帝的长子)对其的咎责 因此 私自废绰了皇帝 推举陈留王(汉献帝)为皇帝的要求书 说的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没有必要理解 因为都是一些说小皇帝不好的话 比如什么 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
说的就是皇帝天生资质轻慢不庄重 威势礼仪没有法度 居丧期间(给灵帝守灵期间)非常怠慢 对皇族的德行有伤 对大位(就是皇位)是非常有辱的
再有 比如什么 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身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就是说陈留王刘协 具有圣人的伟大德行 对皇族的皇规非常严肃尊重 在居丧期间的行为也非常得体 说话没有错误 受到的赞誉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适合继承先皇的基业 作为万事的统领

懂桌上掉站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