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民族宗教建筑景观特点及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2:58:30
需要的主要是大理地区“宗教建筑”方面特点及介绍,(文字越精美越好)

大理——东方的日内瓦。这里风景如画,洱海风景名胜区的苍山丽景、洱海丽景、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南诏风情岛、高原明珠、洱海公园、天镜阁、金梭岛、感通大索道、观音塘、清碧溪、小普陀、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独具特色,风、花、雪、月四绝更是闻名于世。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18万,其中白族有130万,是全国惟一的白族自治州。

  大理古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纵横交错,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建筑为青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垒砌墙壁,十分的古朴、别致。全城清新湿润,一尘不染,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城西有驰名中外的崇圣三塔、三月街址,城南有文献楼、弘圣寺一塔、感通寺、南诏德化碑和新辟的南诏文化城,北去有遐迩闻名的蝴蝶泉和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大理古城外雄内秀,清新、恬静、迷人,是座名符其实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极具特色,具有浓郁的多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汉文化、西洋文化完美结合的多元特征。基督信仰的传入,天主教信仰和当地多民族文化相适应融合并蓬勃发展也是一个特点。

  天主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南明“永历皇室”中入了教的皇太后、皇后、皇室随员等;二是四川部分教友迁移到了云南东北部,也就是今天的昭通东北部盐津县等地,随后有四川的神父从宜宾到云南进行牧灵访问和传教工作,由此展开了天主教在云南的进一步发展。到了1696年随着教友数量的不断增加云南成立了代牧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任主教都没有到任,所以,后来又合并于四川教区。

  1840年,又一次设立云南教区,主教公署设于昭通盐津县龙溪村,后于1876年,迁至昆明华山东路设立主教公署,1936年再迁至现地址。随着天主教在云南的不断发展,至1946年时,云南先后划分成为昆明、大理、昭通三个教区,大理教区成立于1929年。目前大理教区包括大理州、丽江地区、迪庆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宝山地区、德宏州七个地州,已开放堂点二十多个,新建教堂九座。教区约有八万多教友,他们中有白族、僳僳族、独龙族、怒族、景颇族、哈尼族、傣族、汉族和藏族等,据说藏族教友数量居首。有百分之九十的教友生活在各地州广阔农村如画的山山寨寨里,现在每年约有二百多人领洗奉教。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天主教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