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朝代的钱币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0:18:55

是"五铢",这是隋朝的五株钱.
名 称: 五铢钱
制造年代: 隋
材 料: 铜
规 格: 直径2.3~2.5厘米
收 藏 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
介 绍
隋代货币。隋代铸币技术提高,已由范铸改为母钱翻砂铸钱。隋初钱币混乱,当时关东通行北齐的常平钱,关中流通北周时期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钱。这些钱不但大小、轻重不一,而且质地低劣,影响了商贸经济。隋建国后沿用汉制,铸新五铢钱。五铢钱发行后,从关外来的钱都须与它勘样,相似者允许入关流通,其余销毁。这项政策促进了,商业发展。图示四枚隋五铢有较宽外部,内部边缘中,只有右侧“五”字直划形成一内部线。钱文“五铢”两字瘦长工整,笔划略显粗壮,但仍不失精良秀美的风格气息。左下一枚五铢钱色较白,俗称“白钱”。然而并非真正白铜所铸,唯因青铜合金中锡的比例略大。

这枚钱币是汉代五铢钱.
五铢钱诞生前夕,因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一片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都拼命铸钱,使得通货过度膨胀,钱币的购买力急速下降,物价飞涨。民众无法生存,相继放弃生产,流亡他乡,靠出卖劳动力来糊口;或者是铤而走险,加入私铸行列,企图赚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铸而死亡的近万人,而私斗殒命的、畏罪自杀的都无法计算,可见问题非常严重。
汉武帝元狩五年,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称为郡国五铢,又叫元狩五铢。钱文为“五铢”,小篆书,光背,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5-4克。“五”字交笔斜直或有弯曲;“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少数钱上有一横划。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说,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政府改铸五铢钱,主要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使私铸者无利可图,自行放弃犯法的勾当,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各郡国官吏,因旧的习惯难改,依旧上下联手,以谋中饱私囊。汉武帝采纳了公卿们的建议,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国的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