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对中国的现状失望而愤怒出家的人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8:24:37
据说这是真事,可具体不知道是哪位爱国人事如此执着,遂提出此问,望各位大虾帮忙!

弘一大师李苦禅,出家前的名叫李叔同

我爷爷

1922年,青年诗人汪静之,在《晨报》副刊发表诗作《惠的风》,其中“一个和尚悔出家,一步一回头,膘我意中人”,激怒了一个叫胡梦华的人,撰文抨击之:“这是现代的《金瓶梅》,青年而作此诲淫之诗,令人悲哀,我对他们只有不可思议的眼泪” 。
胡梦华的话,激怒了鲁迅,撰文《反对“含泪”的批评家》抨击之。该文后来收入《热风》。
OO汪静之、胡梦华和鲁迅,似乎都不知道,就在1918年,刚刚死去了一个用诗表示后悔出家的和尚,那诗是——
“乌丝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OO这和尚叫苏曼殊,俗名玄英,曼殊是他的法号。其父苏杰生,是旅日华侨、洋行买办,曼殊是他与长妾河合仙(日本人)之妹私通所生。因苏家多女无子,曼殊被送回国内。9岁时苏家破产。15岁(1898年)受表兄林紫垣资助,东渡日本留学。1903年,因执意参加革命活动,林紫垣中断资助,被迫回国。回国前,留诗赠友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易经: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OO 回国后,曼殊做《国民日报》撰稿人,用文言写现代小说,揭露社会黑暗。同年冬天,《国民日报》停刊,他生计断绝,激愤之下,就出家当了和尚。
OO 出家之后,境况依然凄凉,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流浪,足迹遍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广东、香港、日本、东南亚、有时以教书为生,有时靠卖文过活,有时寄食于寺院,有时乞贷于朋友,有时“穷饿不得餐,拥衾终日卧”。
OO辛亥革命胜利,他的处境并无多大改善,但是可以自由地发表小说了,计有《断鸿零雁记》(1912年)、《绛纱记》(1913年)、《天涯红泪记》(1914年)、《焚剑记》(1915年)、《碎簪记》(1916年)、《非梦记》(1917年)。
OO 这些小说,全用文言写成,表现的却是激进的新思想,所以遭到新旧两派的全面冷落。
那时,胡适倡导的白话小说尚未流行,就是于1918年发表、被称为“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的《狂人日记》,也是用文言“开篇”——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分隔多年,消息渐阙。适归故乡,迂道往访,仅晤一人,出示日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