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0年是谁变过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50:58
商鞅吗

公元前356年的商鞅变法,虽然比起其他各国来的晚一些,但是是最彻底的一次,对秦国的崛起及日后统一六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新法刚一出台,便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但 秦孝公十分支持这次变法,才使得新法得以顺利实施。
新法触及了一些大贵族,大地主的利益,他们对商鞅恨齿入骨,秦孝公死后,他们便把商鞅用车裂酷刑处死,但新法却保留了下来。

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大国。其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比关东各国晚了很久。如鲁国 “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公元前408年,落后186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下令废除人殉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心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公元前350年是战国时期,所以你是对的

应该是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所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最早是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所进行的变法。李悝为魏相,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说苑·政理》)的原则,废除官爵世袭制。为发掘土地潜力,增加官府的田租收入,又推行“尽地力之教”,要求农民“治田勤谨”(《汉书·食货志》)以求增加粮食产量。魏官府实行“平籴法”,以防止“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由官府贮藏粮食以平稳粮价。李悝还作《法经》六篇,其中以“盗法”、“贼法”为首,目的在于防范对于私有财产的侵犯。魏文侯还曾派吴起改革魏国的军事制度,严格挑选、训练和考核士兵。这些变法措施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强盛的国家。

楚悼王时,在魏国受到排挤而奔楚的吴起被任命为令尹,于前382年开始主持楚国的变法。吴起规定,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的就收回爵禄,并把一些旧贵族迁移到边远荒凉地区。精简冗官并削减过高的俸禄,把节省的经费用于军队。又整顿吏治,要求官吏廉洁奉公,不计个人毁誉。吴起变法后,楚国力迅速强盛,但由于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所以楚的变法没有能够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