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如何产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20:01
急求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如何产生的,一般来说有没有什么惯例,比如几个人,偏向于制片还是导演,或是演员编剧,主席又是怎么产生的
可能问得比较多,可以加分
急求高人赐教

用柏林电影节组委会主席蒂埃特-科斯里克的话说,“坚硬的柏林永远会以其极度专业而又另辟蹊径的审美标准,为全球电影的年初预热送上最挑剔的眼光。”从历届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的结构来看,科斯里克此言不虚——极度专业,一来体现于柏林的评审团始终少不了制片人的身影,2001年甚至请来20世纪福克斯的制片人比尔-迈查尼克担当评审主席;二来对经常光顾柏林的导演青睐有加,如2003年的阿托姆-伊戈扬、去年的保罗-施拉德等。而另辟蹊径的显性症状,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东道主优势,连专拍商业片的罗兰德-艾默里奇都当过主席;二是让演员垄断话语权,2000年的巩俐、2004年的费兰西斯-麦克多曼德、2006年的夏洛特-拉平宁均在此留下辉煌时刻。

  以2007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为例。美国编剧兼导演保罗·施拉德担任评审团主席,他将和包括中国香港电影人施南生在内的另6名评委共同决定本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银熊奖”的归属。

  保罗·施拉德导演的代表作包括《美国舞男》等,他还是经典影片《出租车司机》的编剧。在好莱坞,他和另一位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也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其余评审团成员具体如下:享誉中国香港电影界的女制片人施南生、德国本土男影星马里奥·阿多、巴勒斯坦女影星Hany Abu-Assad、出演《巴别塔》的墨西哥男影星盖尔·加西亚·贝纳尔、美国男影星威廉·达福和丹麦女电影编辑莫莉·玛莲娜·斯滕斯盖德。

  为保证评审团权威性,所选择的都是电影事业的专项人才。而这些评委的最终名单又是由德国中央柏林电影委员会的顾问团投票选取,可以说每次评委的阵容都是强大的很。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简单地说
就是把当年各国电影节中比较有名的人物,主要是导演,汇聚到一起,就成了评审团
而其中威望最高的就是主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