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2:47:02
麻烦各位大师,帮忙解释一下,一女生写给我的,(朋友)。能否通俗的解释一下,劳驾各位多费费心了。
呃···单身生活?跟我说这话的不是我女朋友啊~加了括号的嘛,是我女朋友的朋友。

意思是:你认为你领悟了,我认为我领悟了,但只有通过内心的意会交融,才能够真正达到领悟的地步。等到了再没有什么可以领悟的程度,才可以说得上是真正彻底的觉悟了。达到了彻底觉悟的地步,也就是没有什么再需要证验的时候,才算是进入了思想的最高境界。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贾宝玉好心不讨好,遭到湘云黛玉埋怨而“翻身起来至案前,遂提笔立占一偈云: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心中自得,便上床睡了。”

  许多人都问这偈子与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因而特注释如下:

上下文对照来看:

  1、偈子的本意就是万事皆空:

(贾宝玉)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林黛玉续)
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这里,证,就是求证、印证、领悟真理的意思。

  “你、我、心、意”这几方面的领悟:“你证我证,心证意证”,归根结底,都是有形的具体方面的个别领悟,从而都算不得是真正的领悟。只有打破了这些有形的具体方面的框框:“是无有证”,而达到了无形的一般性的领悟,才能谈得上是真正的领悟:“斯可云证”;而如果已经看透世界,达到没有新的一般性真理需要领悟的水平了:“无可云证”,那就真正有了立足之地了:“是立足境”。
  而如果连立足之地都可以放弃,万事皆空,那才是终极的领悟:“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2、词则是进一步解释上面的偈子的: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你我他之间只是相对而言的一种差异而已----没有我,你也就不是你了,从他那里是解释不了他的。其他解释如庄子论等都有些牵强或过犹不及。其实字面意义就再明确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