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计的所有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07:47:17
急用!!!越快越好

课文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1934年夏天,贺龙带领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途中,蒋介石的陆空两支部队紧紧追赶,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紧要关头,贺龙同志选择了有利地形,让战士们将草帽全部丢在了路边。晒得人困马乏的白军戴上这些草帽后,竟然被自己的飞机误当作了红军,炸得血肉横飞。这个故事赞扬了贺龙同志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当时的危机情况。重点讲了红军部队所处的危险局势。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写地上白军“死死盯住不放”,说明蒋介石的白军在陆地穷追不舍;二是写天上“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说明情况十分危急,稍有闪失,不是和追兵拼个你死我活,就是被飞机发现。说明蒋介石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一定要将红军消灭干净。可见这是危机的时刻。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的追兵。分别从我军和敌军两方面情况来写的:

第2自然段主要写我军的情况。介绍了红军部队进发的情形以及贺龙同志指挥的机敏和冷静。首先直接描写天气炎热。“那时,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然后通过对战士们的外貌描写,进一步说明了天气炎热。“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这些描写,为后边被晒得人困马乏的白军部队捡草帽、戴草帽,以致后来被自己的飞机轰炸做了伏笔。接着,从天上和地上描写了敌军的猛烈进攻。天上,敌机来势汹汹,“嗡嗡嗡”地飞着,多亏战士们全部躲到了隐蔽的地方,所以“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摇头摆尾地走了。”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面上又出现了危机。“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真叫人心惊胆寒啊!最后,描写了贺龙同志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的沉着机敏和高超的指挥策略。贺龙同志只是“点了点头”,命令部队继续前进”。当红军部队来到了“平坦的场地”时,贺龙同志“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一违反常规举动,立刻使战士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而贺龙同志的举止却和战士们形成了对比,他看着“漫山遍野都是红军的草帽”后,却“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