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儒道佛奉为神,是什么神,怎么会跟佛教联系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53:52

在民间信仰中,关公被视为忠义的化身关圣帝君,或者是武财神

在佛教中则是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关羽才成为佛教中人,隋代天台山智者大师,在禅定中,见一无头将军,大声呼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智者大师问你是何人,他回答我是关云长,智者大师说,你要别人还你的头,你杀了那么多人,他们的头找谁来要?关羽于是发忏悔心,求智者大师开示,智者大师即为其说法,关羽当下求受三皈五戒,并且发愿永护佛法.

所以,佛教寺院中常见的2位护法
一位是韦陀,一位是伽蓝,伽蓝就是以关羽的形象塑造的

关羽(160?-220),字云长,本字长生,身长约合2.07—2.16米,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汉族。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陈隋间,佛都徒假托关羽显灵,在当阳首建关庙。唐建中三年(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关羽便被带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不然,在中国以至海外为何有这样多的关公庙。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