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 音乐 评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38:20
考试要考 帮帮忙 救急 对嘎达梅林中的音乐进行评价

从音乐角度评析嘎达梅林
2010-01-03 11:25 烟雨晚晴455 | 分类:音乐 | 浏览1065次
如题,写评析,约3.4百字(满意再加分!!!!!!!!!) 2010-01-10 22:04 提问者采纳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 ,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从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简短的引子过后是主部第一主题,由双簧管奏出主旋律,以弦乐奏颤音衬托,主题表现辽阔宽广的草原以及牧民生活的和平景象。两遍之后,突然在伴奏中出现了不安的三连音,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故事。引出的主题是用原民歌创作的。它具有环境的音型,带有不安、痛苦、无奈等复杂情绪,经多次在不同音区反复之后,在三连音的伴奏下又出现了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以复调的手法奏出第一主题。伴奏不断加强,构成了反抗与奋斗的情绪。副部一开始以小号奏出了反抗的音调。长号和大号奏出了反面形象的主题,表现封建王爷开始镇压。接着,人民的力量开始聚集。由不安的主题变为号召起义的主题,即嘎达梅林的主题,由小号和长号响亮地奏出。告诉人们,反抗的怒火烧起来了。随后反抗斗争的主题此起彼伏,在附点音符的伴奏下,形象地描绘了斗争的宏伟场面。反面形象的音调也交织进来,仍由长号演奏并有些变形。而后,在木管的三连音和钢琴琶音的伴奏下,弦乐奏出了第一主题,宽广而灿烂,意味人民斗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三连音下行伴奏又预示反动势力的镇压,定音鼓和钹猛烈敲击,整个乐队的一个长音和最后一声悲壮的锣声,民族英雄嘎达梅林英勇牺牲了。最后是长大的尾声,表现了人民对英雄的哀悼以及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斗争的决心。  蒙古音乐离不开马头琴,马头琴拉出苍凉引子,竖琴伴着波浪似的繁弦缓弓提琴声一阵阵涌来,管乐犹如高翔的雄鹰,左侧的沙锤时隐时现,马头琴呈现苍凉无奈的过门后,雄伟壮丽的全奏回肠荡气,令人陶醉,随着嘎达梅林悲壮的命运而渐弱又令人扼腕,突然,天空中一阵惊雷和马嘶(初听要有心理准备),就象昭示高尔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的名句。演奏上体现了高级乐团的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