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制度为何能流传千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0:11:59

很简单,因为手头有权力和生产资料的人说话才算,他们要通过这种制度显示自己比普通人高一等,没说话权的人即使不愿意这种制度继续流传也没办法

个人认为,种姓是世袭的,而且,都过去几千年了,种姓制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影响很深,要让它不流行也是蛮困难的,改变与不流传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私有制决定的.

种姓制度的产生 印度-雅利安人(以下简称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七河流域后,为了把自己较白的肤色同土著居民较黑的肤色区别开来,开始使用瓦尔纳一词。在雅利安人占领的地区便出现了雅利安瓦尔纳与达萨瓦尔纳。随着雅利安人的社会分化,从事祭祀的僧侣和以部落首领为首的武士集团逐渐同雅利安一般人民大众脱离开来,而成为两个特权等级。一般人民大众则成为雅利安人社会内部的第三等级。这样,再加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在社会上便自然地形成4个地位不同的社会等级。关于这4个等级产生的最早记录,见于《犁俱吠陀》最后一篇的普鲁沙赞歌。其中依次提到婆罗门、罗惹尼亚(即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种姓的产生当属后期?陀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种姓制已逐渐形成为一种社会体系。古代种姓制度 这4个等级至法经、法典时代,日趋严格。在职业上,各种种姓原则上是世袭不变的。按《摩奴法典》规定,高级种姓由于“穷困”可以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相反,低级种姓不得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
近现代种姓制 英国殖民者入侵印度后,种姓制度继续存在。据1931年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所进行的人口调查统计,全印已有3500种卡斯特。其中被压迫种姓有429 种,大约有6000万人。印度民族主义者注意到被压迫种姓问题,1931年,M.K.甘地为唤起”贱民“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要求废除贱民制,倡导提高贱民地位的哈里詹运动。1942年“贱民”出身的安伯德卡成立全印度表列种姓联盟,领导“贱民”进行合法斗争。今日印度,“贱民”的数量将近一亿,种姓问题仍然是社会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觉得,种姓制度之所以不废除,主要是因为其流传千年,一时难以改变,就像英国的君主国王一样,但不可否认,印度的种姓制度给很多人民带来了灾难,如果一夕之间废除,虽然大多数人民解放了,但少数贵族,受益者一定会竭力反对。因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让贵族找到一个心理 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