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中文翁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采取了哪些措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0:57:18
有人知道吗?

仁爱好教化",见成都当时"僻陋有蛮夷风",便选派了一批"开敏有材"的郡县小吏到京师去学习。虽然是公派,但为了节省开支,文翁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背包,背包里放上裁纸刀、蜀布、文具等,一副勤工俭学的模样。第一批到京师学习的学生只选派了十余人,可是后来到京师学习的人甚至超过了齐鲁等文化发达地区。这一批又一批的"受业博士"回到成都以后,都被文翁授予了新的官职,命他们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文化知识。同时,文翁还在今天的石室中学旧址设立了最早的地方官学,招收各县青年为"学官弟子",学习律令和其它学科的知识。文翁每次到县里视察,都带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这支队伍当然不是胡作非为的官吏,而是学官的老师和学生。下到乡村和街道以后,便命他们挨家挨户去宣讲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性。县里的官员和百姓,也以能见到文翁的"教育宣讲团"为荣幸。后来,鉴于成都的学官一下子火爆起来,前来报考的学子络绎不绝。有些富人子弟为了能顺利入学,甚至肯出几倍的高价。答案补充一是建立学校,招收各县少年入学;二是提高教师质量,派张叔等人到京师学习儒家经典和法律政令,学成回蜀任教;三是鼓励学习,入学者免除徭役,学而优者委为郡县官吏;四是重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