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报》2007年4月21日有一篇报道,《五十年前南京郊区热办'农业中学‘》,谁知道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2:41:22

去一趟《南京晨报》报社。找2007年4月21日旧报纸。

你说的是不是下面这个文章?
这个文章没有署名作者的,应该是一种以第一人称为题材写的一个回忆录似的故事。(个人意见)

1957年前后,我国出现了农业中学这一新的办学形式。它的最大好处是先后解决了许多农家子女因经济困难小学毕业后不能升入普通中学受教育的问题,还能为生产队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同志,敏锐地发现并抓住这一新生事物,着力倡导,大力兴办农业中学,肯定“农业中学,大有可为”。由于为民所需,到了1959年,南京市郊区各公社,都办起了农业中学。
1958年,南京郊区兴办农业中学
农中教师掀起“教学赶普中”热潮
农中学生做梦都“学习向秀丽”
向陆定一副总理汇报牌楼农中
1959年12月9日,市教育局朱刚局长,来到牌楼农业中学,通知说,下午有首长来视察。哪一位首长,要汇报什么?一点也没说。3时左右,一辆黑色轿车“嘎”的一声停在离学校不远处的马路边。我悄悄地问:“哪一位首长?”“朱局长介绍是陆副总理。”我不免紧张起来,该汇报什么呢?什么也来不及考虑了。进了会议室,一声“陆副总理好!”他便伸手拉我在他身边坐下,一种亲切感使我放松得多了。他问了不少关于课程设置、教学制度和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我一一作了汇报。这时,他右手指着墙上贴着的“农业中学,大有可为”八个字,风趣地说:“是大有可为,还是小有可为?”透过那一圈又一圈的玻璃镜片,看出他的双眼十分专注。我屈指历数农业中学的特点和好处:一可加速普及农村教育,二可节省国家教育投资,三可……他侧耳听得很是仔细,不时插话,在让我继续往下说时,被记者按下了快门,一张陆副总理微笑着倾听一名普通教师汇报工作的照片,第二天发表在《南京日报》上。

陆副总理看了教室、课表、学生宿舍和厨房。当他看到宿舍墙角有点透风,连声叮嘱我们“赶快修补好”,又兴致勃勃地看了学农基地,那一棵棵大黄芽菜,俯身摸着它,连声称好。

农业中学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国庆十周年时,各农业中学的老师,被邀请参加观礼和观看提灯晚会。中心会场在新街口,广场中心装饰一新,彩灯高悬。我们被安排在新街口东北角银行门口最好的地段之一,不用伸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