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如何就以2000人破蜀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8:46:15
邓艾令儿子邓忠带领5千壮士先行,不穿衣甲,各持斧凿器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便大军通过。然后亲自挑选了3万精兵 各代干粮、绳索进发。每走100里,留3千军士就地扎寨。
邓艾自这年十月从阴平出发,一直穿梭在无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前后走了七百多里,沿途留下军马驻扎。最后到了,摩天岭下,只剩两千人马。这里地质崎岖,马无法通过,于是邓艾带头步行。刚爬上山岭,就看见儿子邓忠和开路的先行军士都在那里哭泣。邓艾上前一问,才知山岭另一侧都是悬崖峭壁,无法开路,壮士们都觉得前面的辛苦白费了,所以失声痛哭。邓艾把大家一聚,恳切的说:“我们历尽了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眼看江油城就在眼前,哪有退兵的道理,不如我们赌一把,如能侥幸成功,大家有福共享!”众人都愿更随邓艾,于是将武器扔下去,然后找来一条毛毯裹在身上,滚了下去。就这样,邓艾和手下都安然的翻越了摩天岭。进入西川腹地。
邓艾一路上收复了江油城,培城,准备直取成都城。
在与诸葛瞻僵持一段时间时,大败蜀国,最后刘禅出城投降!

我疑惑的是邓艾就2000人怎么能打下成都,使其不战就降,但是城中可有几万人马呢?
heintsxsz 你是的回答出于哪里啊?哪里记载诸葛瞻在锦竹决战的时候有2万人啊?还有三国里说到到最后到了,摩天岭下,只剩两千人马。你说油守将投降后邓艾军约万余左右,万余兵马怎么向不足两千人马投降啊?谢谢

这是心里战.因为古时候的通讯是不发达的.当你认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你的敌人突然出现在你面前,那对你的心里震撼会有多大?特别是那些软弱和没有立场的人.
第一.在三国里蜀汉的实力是最小的,却是最腐朽的.总共94万人民,要养活10万4000军人,4万的官吏.人民的负担沉重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人民是不怎么支持这个政权的.
第二.当邓艾的军队来到成都的城外时,刘禅等人会以为整个的四川已经被占领了.要不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敌人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这也是项羽当时四面楚歌的又一个写照.
第三.当时在成都蜀汉没有军事领袖.所以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语句.姜维等人为了避祸都在外面领着部队种地呢.

第四.人心思统一.在三国后期,连年的战争,使得人们的身心都很疲惫.作为四川的当地的氏族门阀也是一样.所以当邓艾领兵出现在成都的时候,四川的领军人物都是赞同投降的,因为他们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当时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景元四年,司马昭决心对蜀国用兵,时,蜀军九万,姜维两万驻扎在汉中,傅佥一万余在阳平关,成都及附近驻军不下四万,川南霍弋部及其他地方两万左右,魏国分兵进攻,钟会帅12万主力自眉县进攻汉中,以开门户,诸葛绪帅三万进兵甘肃文县,切断姜维退路,邓艾从狄道出发牵制姜维本是疑兵,但姜维竟突然袭击并重创了诸葛绪,得知钟会攻陷汉中和阳安关后,立刻驰往剑阁,凭借剑阁奇险阻击钟会大军,钟会数次强攻均损兵折将,司马昭据说连续数日沉默不语,一个月后,姜维派张翼趁夜从汉昌出发夜袭钟会的粮道,大军缺粮,钟会打算撤退,但遭邓艾反对,邓艾在获得司马昭首肯后,命子忠帅壮士开山前进,率兵偷越阴平小道,在荒山野岭中穿行七百里,据记载江油守将投降后邓艾军约万余左右,成都守军统帅诸葛瞻在邓艾攻占江油立足未稳时不予攻击,而是和邓艾在绵竹决战,是役,诸葛瞻中伏,全军两万人覆没,导致成都空虚,其实姜维此时已经帅两万精兵日夜兼程赶往成都,但蜀道难行,刘禅最终投降了已经兵临城下的邓艾。

邓艾的军队出发时有三万人,分为邓忠,师纂,牵宏三部。分驻狄道,文县,礼县。后来灭蜀后,钟会兼领了邓艾的军权,以王壡为代时,据记载共计一万九千余,出自三国志,出自唐令狐綯批注的陈版三国志

117回有一句话 : 邓艾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