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诗品序》的释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9:55:24

太长了找不到,挑主要的一段: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五言诗在诗歌中有重要的地位,是各种诗体中最有滋味的,所以适合世人的口味。这难道不是因为五言诗在叙述事理、描绘形象、抒发感情、写景状物方面,最为细致贴切吗?本来诗歌创作有三种方法:一是兴,二是比,三是赋。文辞有限而意味无穷,这是兴。借物喻志,这是比。直写其事,状物寄志,这是赋。充分发挥这“三义”的作用,适当加以使用,以风力为主干,加以辞藻的润饰;使玩味它的人,觉得余味无穷,听到它的呤讽心中深受感动,这是诗的最高造诣。假如作诗专用比兴,毛病在于意思深奥;意思深奥,文辞就不能顺畅。如果只用赋体,毛病在于意思浅薄;意思浅薄,文辞就松散,轻浮油滑,文辞无所依归,必然成为芜杂散漫的累赘了。

主要观点:《诗品序》中一篇重要的诗论。它包含以下重要的诗学观点:
其一、“吟咏性情”说。钟嵘对诗歌和人的感情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提出: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其二、在钟嵘的物感说中包括现实生活这一层意义。造成诗人性情摇荡的原因,应该是自然和社会生活共同使诗人触动并感发。他说: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其三、“即目直寻”与“自然英旨”说。钟嵘主张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出“即目直寻”说和“自然英旨”说。

其四、“诗有三义”说。“诗有三义”是钟嵘对文学创作的总体要求。钟嵘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钟嵘之“三义”说出自《诗大序》“六义”说,但钟嵘的“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