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两个哲学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39:53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出“反者有不反者存”的观点,认为相反者之间有不相反的同一性,不要一见“反者”就“疑乎其不相济”。
“疑乎其不相济”是什么意思?“济”是什么意思?

再问一个问题: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主张"尚和去同",
“尚和去同”这句话怎么理解,“和”是什么意思,“同”是什么意思?
问题有点多,麻烦了。
谢谢

"认为相反者之间有不相反的同一性"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求同存异的意思,就是既使有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两个人,他们之间还是有若干观点是相通相同的.并不是绝对的互相排斥.
[不要一见“反者”就“疑乎其不相济”]
——这个意思很明确,就是不要因为对方的不同意见而老死不相往来。“疑乎其不相济”顾名思议应该是:怀疑他的观点而不与他共同相处/讨论。

以上个人意见。

第二个问题,我也不清楚。认同楼上朋友的解释.

相济:互补 疑乎其不相济:怀疑他们没有同一性,不能互补。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解决,达到和谐,是事物产生和进步的根本;雷同、重复、守旧,则不能发展。

尚和去同:崇尚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而抛弃守旧的雷同的观念。

和是对立同一,同是绝对相同
简单讲,世界每个事物如果绝对相同,那么就会毫无生机可言。
济在这里应该作共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