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国债010213,这些债券的面值是100元的,为什么它能跌到80、70元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5:08:22

那只是它某个时段的市场价格,国债本身价值是不会改变,它到期后还是按发行时的票面价值兑换,即100元的国债到期后还是按100元收回,它的价值是不会变的。但是,如果你拿这些债券去市场上变现,市场的价格的定价是由买的人定的,如果市场上的资金偏少,买的人少,或者有更好的投资的收益比国债高,按面值去卖,肯定是会没人要的,如果此时你急需现金,就只能让出利润(因为现金为王),低于100元卖,例如99元,买的人除了得到国债的利息,还有一部分是卖的人让出的折价1元,所以买的人也就觉得有赚,就会买入,那么市场上就会成交这笔买卖,这就是市场价格和债券内在价值的区别。卖家牺牲利益换来现金,而买家放弃资金的时间效益,但这部分效益可以用债券的价格来补偿。所以,资本市场上的价格成交,可以归为原点,甲方赚,乙方就会亏。

其实可以拿个简单的比喻,一个农民种西瓜,种子、化肥、农药、劳动力等成本是1元/斤,天气开始变热的时候,西瓜上市少,且顾客喜爱新鲜,这个西瓜的价格就会超出其价值,变成2元、3元/斤,等到天气转冷了,顾客们也都对西瓜厌烦了,如果瓜农还源源不断往市场运,那么它的价格就会落到几角/斤,如果超出了运输和销售成本,只能直接烂在地里。这就叫市场价格!

国债的现值是和市场利率挂钩的,如果市场利率高於国债的利率,那么国债的现值就会低於它的票面价值。譬如,一张一年期的票面价值为100元的债券,利率为5%,到期收到105元,可是市场利率如果是10%,那么实际上这张债券的现值是105/(1+10%)=95.45元

利率太低,即便折价有时也赶不上定存利息,买的人少自然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