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是什么时期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9:36:43

黄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州先生,余姚黄竹浦(今明伟)人。黄宗羲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与自然科学家。

黄宗羲自云其一生有三变:“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黄宗羲生长于书香小康之家。父亲黄尊素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1616),明熹宗时的御史,东林名士,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被害。年仅十九岁的黄宗羲,袖藏铁锥,孤身赴京为父讼冤。当时,崇祯即位,阉党失势,黄宗羲在刑部大堂当场锥刺魏忠贤死党许显纯等,其事轰动海内外。

在同社会恶势力的殊死斗争中,黄宗羲初步察觉到明朝封建统治的丑恶本质。因此他淡泊功名,孜孜追求经世致用的学问。开始,他遵照父亲生前嘱咐,用三年时间,“自明十三朝实寻,上溯二十一史”,全部阅读完毕。之后,他便有计划地研读六经、历史、哲学、天文、地理、历算、音乐、数学等方面的书籍。他还拜浙东名儒刘宗周为师。刘宗周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对黄宗羲影响极大。黄宗羲学业上进很快,二十多岁时已誉满东南了。

甲午之变后,黄宗羲高扬民族气节,投身于武装抗清的斗争,并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抗清失败后,黄宗羲以清醒的头脑对国家兴亡、历史变革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反思。康熙三年,五十四岁的黄宗羲在十年前撰写的《留书》的基础上,又完成了一部启蒙主义杰作《明夷待访录》。这本书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断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提出“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批判了传统的农本工商末的观点,全书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芒。黄宗羲一直隐居乡间,清廷诏征博学鸿儒,聘他预修《明史》,他三次坚辞不就,致力于探讨经国济世的实学,整理和研究祖国文化遗产。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在哲学的本体观上,致力于阳明心学的总结、修正和改造,明确提出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气一元论”,这是他最可贵的贡献。作为一位哲学史家,黄宗羲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概括:“一本万殊”。这在他七十五岁时完成的学术巨著《明儒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