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其人其事,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可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什么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5:11:23

如果这是你的作业,那就去死

秦王深居宫中,行刺的难度很大;轲以燕国大将的头和设防地图为饵,才能有机会接近秦王。这样的交换其实是不划算的!!!不可取的!
设想,如果不刺秦,燕国有能征惯战的大将而且秦国也摸不清燕国的地情,加之燕贫弱偏远,秦国起初也没有先取燕国的打算。肯定能多撑上好几年!
再看,刺秦未成,秦王肯定怒而先灭燕,没了地利人和,燕国肯定早早就玩儿完!这叫引火烧身!
假设,刺秦成功,秦国也不至于因为一个嬴政就一蹶不振。几代帝王积攒起来的雄势不可能换个新王就没有了。看看皇太极死后也是没定接班人,清廷小争一下不还是继续统一天下吗?大势已定,换谁都是一个方针:统一天下!而且换谁都会先做一件事:为先王报仇,先灭燕!!不还是引火烧身吗?
所以说,我认为不可取!
至于秦王被刺,秦将们会不会反了另立山头,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不可能!首先,这种造反在当时社会及其以前从没出现过,况且不得人心,恐怕他们就是想,也没这个胆!毕竟大将们多了,他一个反了,遭群殴怎么办?再说军队是国家的,不是他个人的亲兵,他想反,底下的兵想反吗?他们都是有家的人,命是父母给的,不是将军给的!
再说当时宰相权利很大,王死了,他们还能听宰相的,或收兵或报仇。等宰相选好了接班人,他们还可以继续为秦国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