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对任意一张国画的认识(看后感想、意境)1200字(最好来两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8:36:55

《清明上河图》赏析

2006年10月18日学习笔记 书于上海

(题记:昨天我偶然间翻阅到两年前此学习笔记,取于书写此学习笔记的时间偶合性,今天特制作编辑成音画作品发表于本人开立新浪博客二周年和本博客满二个月之日,以示纪念我这一时段诗画炫乐,幽情雅趣和风长云悠,闲适情怀的博客心路历程吧!)

作者简介: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赏析: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往来人物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画中主要分开两部份,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该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以及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清明上河图》全图又可分为三个段落。各段落赏析:
第一段落: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第二段落: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