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上的“质量”的概念是什么,怎样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0:11:17

定义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mass)。

物理学中的质量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常用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kilogram),即kg。
不得不提及,在物理学中质量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惯性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惯性的大小,而引力质量表示受引力的大小。事实上,通过无数精确的实验表明,这两个质量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他只是同一个物理量的不同方面。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能量与质量是等价的,可以通过E=mc^2(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换算。此外,相对论还提出,质量与速度有关,公式:m=m0/(开方(1-v^2/c^2))。
在物理反应(核反应)中,质量(能量)守恒。

物质的质量有两种: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
引力质量与物质受到万有引力有关。而惯性质量与物体的运动有关。
在现在能够测量的精度内(10-34)还没有找到这两种质量的差别。物理学家猜测,着两种质量是相同的。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引力和惯性力在本质上没有差别。物体的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是一种物理量。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如:
一个铁块的质量为10千克

质量顾名思义既指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即表示物体惯性的大小,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重量..问问你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