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改革开放30年 证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01:26
2000到3000字 最好帮我整理下,有开头 中间 结尾~
好的话 加分~谢谢 急!!

我出生于 70年代初,从记事起,正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年,三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就从我及我家生活的变化、我的生存环境的变化来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 3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3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我的总体认识是:变化是巨大的,成绩是显著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继续改进是必须的。
下面我就从自己的不同年龄段的亲身感受,分四个阶段谈一下自己对改革开放30年认识,来反应一下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变化与改革开放的密切关系。
第一阶段: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
从经济体制方面说,我最初感受到的是大集体生活,也就是吃“大锅饭”时期,虽然已不是集体食堂吃饭,但从土地,牲畜,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全村(那是叫队)在队长的吆喝下集体出工,按时按点收工,然后每家按人头和出工时间挣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一个样,然后年终按工分分红。挣的多的和少的人家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还记得念中学的孩子每到农忙时节就被分配到各村去搞生产,吃住在个户,集体生产的场面很热烈的。

总的看,每一个家庭生活条件都十分拮据,都是省吃俭用。吃的就是玉米窝窝,黑面馍馍加咸菜就不错了,好的多吃两顿白面,一年吃上几顿肉,一年接不上一年。住都是土坯屋,屋里一盘炕,摆个小炕桌,靠墙一对红躺柜,地下一炉台,连做饭带取暖就都解决了(也有很多孩子因此而烫伤)。一间屋几代同堂也其乐融融。用的家什都是自己做的,叫脸盆为“洋盆”、火柴为“洋火”,生产几乎都是手工劳作,有牛马可以耕地,有一个大型的犁不知靠什么啦,停在队里的场面上,成了我们最高级的玩具。喝水就是毛主席说的“喝水别忘挖井人”中那种井,还有一个带辘轳的,全村人两口井就解决了,还记得冬天去抬水,面对冰坡怕掉井里的恐惧心里。照明就是煤油灯,间或用一下蜡烛,还记得母亲在油灯下纳鞋的情景。穿的都是家做的粗布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又不耐磨,经常的有补丁,大家都一样,没觉得有什么不体面、穿不出去。活的挺有盼头的,就盼望过年能穿一身新衣、吃几块糖、吃一顿饺子。

我们这些没上学的孩子没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