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07:55:26
要自己看到过的事情,关于帮助人的,舍己为人这类的,越贴近生活越好,不要搞一些长篇大论啊,感动得人肉麻的,特别注意,千万不要5.二的!

一个古稀老汉站在阳台上,面朝天一个劲地呼唤着逝去的亲人;一个同样上了年纪的老妈妈,在他身后忙碌地整理着凌乱的屋子,为他准备早餐。这是“五好文明家庭”的吴大妈在帮助患精神病的邻居孤老李大爷的一幕。如今,浦东东明社区的803户孤老,无一例外地成了社区“五好文明家庭”的“编外家庭成员”。

不拿工资的“家政员”

家住凌一小区的李大爷自从老伴过世后,精神受到很大剌激,不管白天黑夜,他常常站在阳台上一遍遍大声地叫着老伴的名字。有居民说,“烦死了,去居委反映一下,让他搬走!”这时候,楼里“五好文明家庭”的吴大妈把大家劝住了,“李大爷住我们家楼上,让我去帮他吧。”

从此,吴大妈成了李大爷家里不拿工资的“家政服务员”,收拾房间,准备三餐,像对待家人般无微不至地照顾李大爷一家。李大爷爱听老歌曲,特别爱听越剧《断桥》,曲声一起人也安静了。吴大妈为此特地“淘”来老唱片,把自家的留声机搬到李家……从此李大爷安静多了,逢人就说:“看到吴大妈,我心里头特别敞亮。”

“既像父母又像子女”

玉兰苑的“五好文明家庭”姚老师家也有位“怪”邻居——70多岁的张老太自从老伴过世后,就足不出户,也不与人交往。一日三餐,餐餐桌上放两双碗筷,逢年过节还另加一只酒盅,好像老伴还活着一样。为了帮张老太打开心结,恢复正常生活,姚老师费尽了心思。当他得知张老太原是一家纺织厂的模范挡车工,曾三次被评为先进,还担任过生产组长时,他就经常主动找上门去,要听张老太“说说光荣的过去”。一提到这,张老太两眼放光,打开了“话匣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从此,张老太家纱窗破了,姚老师会主动帮着补好;电风扇坏了,姚老师不声不响地拿去修好,他又托小区积极分子孙阿姨出去活动时捎上张老太,让她也融入多彩的社区生活。每当有人好奇地问张老太,身边细心照顾的姚老师是她什么人时,张老太总笑着说:“他既像父母、又像子女。”

街道为“五好文明家庭”帮助孤老“牵线搭桥”,不仅让五好家庭“墙内开花墙外也香”,也把“尊老爱老”的新风在社区广传。三个子女都在国外定居的独居老人杨老太在和社区一户“五好文明家庭”签约结对时哭得像个孩子,“这下我又找回一个温暖的‘家’了!”本报记者鲁雁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