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把父母送往老人院是孝的表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8:08:47
请求请求,帮帮我。学校要开辩论赛是跟香港的那些人,我好紧张,谁能帮助我,帮我想想一些理由,我的题目是把父母送往老人院是孝的表现,越早越好,最好的有奖励~~~

骆新先对"不孝榜"亮自己的观点. 城市老龄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起居不便,心情寂寞,已成了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有关方面如能采取一些办法,或多或少缓解一下,自然功德无量。但街道搞“质量监督”,弄得不好,老问题没解决,倒会产生不少新问题。现在在各方争议下, 改张榜公示为私下打电话“友情提示”,那就好多了。 改张榜公示为私下打电话“友情提示”,那就好多了。 1、骆新,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孝顺的子女吗? (。。。。) 2、过去有一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骆新,你是北京人,按照这个标准来说,你不能算是很孝顺了。 (孝顺,是一个历史概念。社会在变化,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得适应社会变迁。现在很多人外出务工也是孝顺父母,古人说:“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是第二种不孝顺的行为。意思就是说: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是不孝顺的表现,现在很多人离开出生地找工作,跟本上还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些。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有一些“丁客”家族,不养孩子,你能说这些人都是不孝顺的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3、孝顺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但是,抽空看望父母的时间总会有吧,父母所希望的只是子女常回家看看罢了? (心有余力不足,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远,工作太忙,工作压力太大,不可能经常回家。) 4、晚报评论:“不孝榜”是诛心,“友情提示”是启心。行孝之心人皆有之,关键在于启发。孔子论孝,说“色难”,意思是对父母“养口体”(物质上赡养父母)并不难,难的是侍奉父母始终能和颜悦色,也是着重在启发。 “人心不古”说了多少年,但我相信,至少在孝的问题上,多数做子女的中国人,还是能行“古道”的,没有必要在这上面像立交通规则那样硬做规矩。如果连这点信心都没有,和谐社会从何谈起。 空巢老人是客观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