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为什么会失去磁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5:07:45
急需。2008.11.28前

1. 高温或低温
2. 反向外磁场,交变外磁场
3. 形变(对某些磁铁如铁铬钴)
4. 振动冲击与铁磁性吸放(对低矫顽力磁铁如铝镍钴)
5. 氧化锈蚀

高低温 首先是磁感应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
其次是矫顽力随温度升高下降
原因比较复杂,不像楼上所说,他的说法更接近于顺磁物质
永磁材料除了需要自旋磁矩的排列,更依赖于结构和轨道磁
矩形成的磁晶各向异性,它是矫顽力的来源

当然高温和低温到了一定程度,磁晶各向异性为零了,或者
换向了,永磁就失效了
高低温还可能使晶体结构变化自然也失去磁性了

其他就很简单了,想想就能明白

磁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会突然失去磁性,这是由于组成磁铁的众多“元磁体”之排列从有序到无序所引起的;失去磁性的磁铁放入到磁场中,当磁化强度达到某一数值,它又被磁化,“元磁体”之排列又从无序到有序
物质大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停地自转,并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磁效应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数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

铁、钴、镍或铁氧体等铁磁类物质有所不同,它内部的电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这种自发磁化区就叫磁畴。铁磁类物质磁化后,内部的磁畴整整齐齐、方向一致地排列起来,使磁性加强,就构成磁铁了。磁铁的吸铁过程就是对铁块的磁化过程,磁化了的铁块和磁铁不同极性间产生吸引力,铁块就牢牢地与磁铁“粘”在一起了。我们就说磁铁有磁性了。
其实质是电流的磁效应! 经过猛烈撞击之后,会使电子排列不规整,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造成消磁!

被其它强磁反向磁化、居里点以上的温度、强烈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