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陶渊明 饮酒(结庐在人境)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表达的情感,表现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4:13:08
如题,急!!在线等,按照顺序给我答案啊,谢谢!
不要给我乱回答!

楼主脾气很好
谁答这题我问候他祖宗18代.
没点教养

太麻烦了。你用“饮酒(结庐在人境)”在百度百科搜一下就行了。

这首饮酒诗是陶渊明仅存的116首五言诗中最能代表其个人思想的一首,饮酒这个题目下一共有20首诗,传唱得脍炙人口的也是这一首最胜。其实,这首诗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并不出名,也不为人所共赏,因为在那个诗歌只能被运用在歌功颂德和表达志向的年代,这是一首“划时代”的诗。
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接下来作者将视角放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什麽别人避开‘车马喧’,而你就能做到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回答是:“处在远离喧嚣的心念之中,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心远地自偏)”
再来就是描述了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这是全诗最为人称道之处,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气象,无论是早上还是黄昏,都是让人舒爽的。夕阳之下,在如此让人舒爽的气象之中,飞鸟结伴归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觉得似乎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生硬的,这是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