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和吏的意思一样吗,吏是不是办差使跑腿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11:32
别复制解释了

古代官吏分九品,七品以上为官,八品一下为吏。当官需要通过科举考试,至少要考上举人才有资格做官。做吏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但也没办法升到七品以上的职位。一般衙门里的各部门负责人都是八品,衙役班头是九品了。

“官吏”从语法角度来看是个并列语词,由两个意思相近的语素即官和吏组合而成。秦汉以前官和吏并无太大区别。秦汉以后,官、吏的出身渐渐出现了差别,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如此解释官和吏的区别:“官,事君之吏也”、“吏,治民者也”,在许慎的解释中,官和吏只有职权范围不同的区别,并无流品高下之分。事实上两汉时期,吏已经有了流品走向。唐宋时期,官与吏的出身已经相当有区别,到明清时期便出现了中国政治史上的吏胥之害。“吏”的流品走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它不仅暴露出了中国官场制度的积弊,也提醒人们肃清吏治决非几项法律法规可以完成的工程。
:“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群体,他们广泛分布于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中,或主行文书,或供役驱使,成为官员治民的重要助手。在官民交接的政治缝隙中,“吏员”逐渐滋生了制度性的弊端,营私舞弊、贪赃枉法成了这一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手段,也正因为如此,“吏”逐渐有了流品低下的外衣.

官吏原来都是指做官的人,但后来分开,官,自称下官的人官位等级较高,吏曾经是大小官吏的总称,后指等级较小的官,也指官府中的差役,比如杜甫《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