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的原理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0:20:52

东汉时期,我国地震频繁。据《后汉书》记载,从公元96年到125年的30年间,就有23年在我国各地发生过地震、山崩、地裂或地陷等灾害。119年2月的一次地震,在京师洛阳和其他42个郡国地区,都或重或轻地受害。有的地方地面陷裂,有的地方从地下喷涌出水,有的地方城郭房屋倒塌,压死了人。那时候,人们对地震现象还不能解释,封建统治者借此宣扬神学迷信。东汉时候的伟大科学家张衡,冲破了神学迷信的束缚,发明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他发明的这台地动仪。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它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这个原理至今仍然沿用。在国外,直到公元13世纪,古波斯的马拉哈天文台才有类似的仪器,18世纪,欧洲才出现了利用水银溢流来记录地震的仪器。可惜,张衡发明的那台地动仪不知在什么时候失毁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地动仪的模型,是解放以后,我国科技工作者,凭借现代科学知识,参照《后汉书·张衡传》里的简略记载,经过多方面钻研制成的。

这是地动仪的模型,地动仪原件由精铜铸成,中间的圆径八尺,顶上有突出的子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外部有八条龙,八只蟾蜍,按八方布列,龙头和内部的发动机相关连,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粒铜球内部中央垂直立着一根都柱,上粗下细,重心高,支面小,重心不稳,只要一点微弱的震动,便会倾斜,遇到哪里发生地震,地震波伟到仪器,由于惯性作用,都柱便会朝此方面倒去都柱触动械杆与其相连的龙头,就会张口吐出铜球,铜珠落在蟾蜍的嘴里,发出声响,人们就知道哪里发生了地震.

地动仪用精铜制成,圆经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表面作金黄色,上部铸有八条金龙,分别伏在东、西、南、北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龙倒伏,龙首向下,龙嘴各衔一颗小铜球,与地上仰蹲张嘴的蟾蜍相对。地动仪空腔中央,立一根铜柱,上粗下细。铜柱周围有八根横杆,称为“八道”,各与一龙头相连。铜柱是震摆装置,八道用来控制和传导铜柱运动的方向。在地动仪受到地震波冲击时,铜柱就倒向发生地震的方向,推动同一方向的横杆和龙头,使龙嘴张开,铜球下落到蟾蜍嘴中,并发出响声,以提示人们注意发生了地震及地震的时间和方向。
一颗珠子放在平台上,如果将哪方稍微往下一按,珠于就向哪方滚动。又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