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橡树有什么象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9:00:29

焦国标:橡树,从欧洲到中国 橡树在深秋和初冬是欧陆特有的景观,这个节令您能看到的山野风光多半是橡树给您织就的。除了常绿针叶林以外,其他阔叶林的叶子全都凋落净尽,唯有橡树的叶子虽然干枯,但仍然大量坚持在枝头,令人联想起宋人郑思肖题菊的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放眼望去,漠漠林带里,一堆堆,一层层,一抹抹,远近深浅浓淡不同的土黄色橡树叶,隐隐约约,渺如云朵,如烟岚,如雾霭,如梦,如幻。 菊花衰残,花瓣不落。橡树并非不落叶,只是干枯的叶片比其他树种待在枝头上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已。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屈原《离骚》里的句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莫非屈原的家乡湖北,菊花的花瓣秋天里是凋落的?或者是屈夫子一不留神犯下一个流传两千年的常识性笔误?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最初读舒婷《致橡树》的时候还没有见过橡树,也不认识凌霄花。后来,橡树见过了,凌霄花也认识了。凌霄花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凌霄花,一种是美国凌霄花。不过在这里,像凌霄花那样热情攀援橡树的高枝以炫耀自己的,不是凌霄花,而是常春藤。 中欧地区的森林都是人工林,不是天然林,树种混交的程度不高。我所客居的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故居附近山林里,构成林带的高大乔木实际上只有三种,即松树、白桦和橡树,其中橡树最多。有趣的是,松树和白桦上甚少缠绕常春藤,即便有,也只攀援到很低的位置。可是橡树则完全不同,总是有常春藤纠缠伴生,而且常常直达树梢。 在没有橡树的地方,常春藤有时不得已暂且委身于白桦或松树。只要有橡树,常春藤只认橡树,几乎从不会攀上白桦和松树。这种现象必有饶有兴味的科学根源,可是表面看来,它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朦朦胧胧的世俗联想:是橡树有好生之德,乐于提携他人,还是它生性懦弱,不会说“No!”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一天早晨,我沿着一条林中小道散步。路面厚积着一层落叶,落叶下一堆一堆的,到处都是硕大饱满的橡子。大学时我曾熟读晚唐诗人皮日休的乐府诗《橡媪叹》,看到这满地橡子,心中不仅想到,当初皮子笔下那位佝偻着身子捡橡子的老婆婆,如果能碰到这么多的橡子该多好啊!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岗。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有熟稻,紫穟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