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个人的情况,籍贯到底应该属于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5:08:22
某女:X。其母亲是a城市人,父亲是b城市人。

X的母亲和X的父亲结婚时,X的母亲和X的父亲在X父亲的城市b生活,但X的母亲婚后还没有得到b城市的户口的时候生了X,X是在b城市的医院出生的,但是身份证号是a城市的序列排列,在X上小学的时候,X的母亲已经办成b城市的户口,X现在25岁了。

请问:X的籍贯是城市a?还是城市b?(请不要发百度百科上面对“籍贯”的解释,我早已看过,谢谢!但是我对这个问题还是不明白)
如果是大城市的话,籍贯当然无所谓了,关键是我这里说的城市a是个农村县城小城市,b城市是直辖市,所以本人感觉这个籍贯到底写什么地方很重要

X的籍贯是城市b.
我国现在定义一个人的籍贯的通常做法是:当这个人出生的时候,其父亲当时的户籍就是这个人的籍贯。为什么不是母亲呢,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是随男方的,极少数有跟女方户籍的。
所以这里的X在出生时,其父亲的户籍是b城市,那么X的籍贯就永远都是b城市,不会改的。

◎ 籍贯 jíguàn
[the place of one’s birth or origin;native place] 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
编辑本段籍贯
它是一项很多表格中必填的栏目,如同性别、职业。籍贯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本人出生或祖居地”。现在的常见的所谓籍贯应该为祖居地。通俗的说就是祖父的出生地。
这里出生地是唯一的,而祖居地则是一个比较灵活的概念。譬如,一个人的宗族在江西,但其曾祖父、祖父都在湖南出生、生活,其父亲和他本人又在广东,那么这三地哪一个成为这个人的籍贯则主要看他父母(在他未成年时)和他本人对“籍贯”一词的理解。
现在最主流的实践是以一个人父亲的籍贯为自己的籍贯,而不是这个人自己的出生地。由于在中国大陆填报籍贯的历史不到一个世纪,大多数人的籍贯其实通常是其在二十世纪初出生的那一代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因此,现代籍贯应为出生时其父母合法户籍所在地。
举例:A其父母籍贯南海,但因工作关系居于北京并在单位要求下迁户籍至北京,其后又调至香港,次年于香港生下一子A,则其子因父母方户籍当时于北京,则其籍贯为北京,而非出生地香港或是南海。
理据:A其父母虽然籍贯南海,但因工作关系户籍迁至北京,即南海记录为“某年某月户籍从南海外迁至北京”,同时北京记录为“某年某月户籍从南海迁到北京”。其后虽然外调香港,但户籍未有再次迁户所以两人之子A与父母同籍落户北京,同时出生地为香港。
户籍从记册开始就是不可改变的,由此可以查对父母及祖籍,表达为“贯”即连续的无间断的意思。
翻查户籍,可以解决很多隐性论理、权责问题,所以在人口众多的今天还是必要的。
词源由来
在古代,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如“盐户”(专门为朝廷煮盐以服役的)、“军户”等。北魏诗歌《木兰诗》中木兰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