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仁兄能够告诉我袁中道的〈夜泉〉的写作背景?我火急火燎地要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49:20
火急火燎 火烧眉毛 今日答复 后天报道 谢谢诸位 悬赏分高!

袁中道:夜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作者介绍】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公安(今属湖北省)人,袁宏道的胞弟。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诗文的写作追求自流,抒发性灵,有不少作品感情充沛,真实动人。
【说明】这幅幽静的山泉夜夜景,在诗人笔下充满了活力,一石一水,生气勃勃,情趣盎然。这是“性灵派”创作特色发挥得很充分的作品之一。
【解释】①这句说:石头冷得快要使霜凝结起来了。

【袁中道】(1570~1623) 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亦作少修。湖北公安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其文学主张与宏道基本相同,强调性灵,"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中郎先生全集序》)。他较两兄晚殁,后来目睹模仿公安派的文人,已有"为俚语,为纤巧,为莽荡"(同前)的流弊,所以晚年又形成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思想,提出"不效七子诗,亦不效袁氏少年未定诗,而宛然复传盛唐诗之神则善矣"(《蔡不瑕诗序》)。这是他与两兄稍异之处。袁中道作品以散文为优,游记文如《游石首绣林山记》、《游鸣凤山记》、《金粟园记》、《玉泉涧游记》等,情景交融,描摹入微;尺牍文如《寄蕴璞上人》、《答潘景升》、《与曾太史长石》等,直抒胸臆,文笔明畅;日记《游居柿录》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

夜泉 〈明〉袁中道
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