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评论“风正一帆悬”这句诗的妙处时,说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从《次北固山下》看,写了哪些大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25:37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当我们读起这句话时,脑中浮现的小景是:清风将船帆高高吹起,悬挂在空中,“猎猎”作响。
大景是“一”字体现出来的:只有一艘帆船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行驶着——虽小巧,却不乏广阔;虽安静,却不乏水流的“熙熙攘攘” ;虽孤零零,整个气势却非同一般。

以一艘顺风行驶的帆船,写出了江面的辽阔,两岸的气势磅礴。
有强烈的对比感。

本人的一点想法AND灵感,不是对与否,但与别的相比之下比较明了。

次北固山下①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①次:停歇,这里指停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②风正:指顺风。
③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