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的论文怎样写出新意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7:53:06
本科论文,我打算写文学方向的。但是发现写文学范围好小啊,只能写什么性格分析,写作手法什么的,基本上都是这样。我很头疼啊,我打算写了不起的盖茨比,可就是想不到什么有新意的题目。请高手谈谈想法!不是要大家帮我想题目,就是说说文学类的论文有什么新颖的切入点啊。谢谢啦!

写别人认为对的东西你确认为错,如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大家认为这是至理名言时,你却说,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别人会喜欢呢?如果别人喜欢,怎么不推给别人呢?你感悟了吗?兄弟?这就是新意,与众不同

本文认为,当代文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名实相分,概念所指不一。当代文学有时间和意义两个维度,人们仅仅在时间维度上认同和使用这个概念,而在意义维度上则各有其所指,各说各的。“当代文学”因原有性质被“新时期文学”胀破而发生意义破裂,给修史者造成难以摆脱的困境,已经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概念。本文具案分析这个概念意义破裂的状况,认为这是在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史 概念 意义破裂
洪子诚曾经对“当代文学”这个概念进行过有点类似于“谱系分析”方法的扼要辨析。他“所要讨论的,主要不是被我们称为‘当代文学’的性质或特征的问题,而是想看看‘当代文学’是如何被‘构造’出来和如何被描述的”①。他注意到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共生性,发现这两个概念都不是客观的,而是“人为”的产物,认为当代文学是在左翼文学运动合历史、合逻辑地延伸中生成,并在社会主义的所有制改造完成以后被描述定型,在“文革”结束以后社会的变迁和文学标准的变化中发生“概念的分裂”的。洪子诚所关注的是当代文学的构造过程即其生成、衍化的史迹,自然无法顾及或者根本就不在意“必也正名乎”的概念清理,以及当代文学这个概念是否还有足够的理由存在下去的问题,因而给我们留下了再辨析的空间。
我觉得,当代文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名实相分、概念所指不一。因为名实相分,所以用起来相当混乱;因为概念所指不一,所以有一个“谁的当代文学”的问题。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至迟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命题提出开始,学术界就不再存在一个人皆认可的当代文学。
当然也有人皆认可的地方,那就是当代文学的时间维度。我认为,正是在时间维度上所达成的共识,在勉强地维持这个处境尴尬的概念的生命。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当代文学教材和论著,尽管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在时限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指1949年以来的文学。假如连这点共识也丧失了,当代文学也就再无继续存在的必要了。不过,即使仅就时限而言,这个概念存在的合理性也是值得怀疑的。把五十年多前的文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