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熬中药后下药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54:19
医生开的中药里有一份后下的药, 医生说在出锅前 5 分钟的时候下下去. 那一份药应该是大黄, 从网上得知是因为大黄有泻药(?) 的效果, 药效较猛, 所以要后下.

不过一般中药不是要熬两遍吗? 不知道熬第二次的时候怎么办, 大黄不是已经放下去了吗? 还是就直接熬就是了?

谢谢.
还是后下的药要放在第二次煎的时候下?

生大黄的泄泻力较猛,凡制大黄或复煎的,其力已减。
  医生嘱后下,就是恐药力猛之故吧,目下中药饮片之炮制已大不如前。未知处方上是否写明‘生’‘熟’,不过复煎之药力应无大碍的。

  大黄
  归经:胃;大肠;肝;脾经
  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
  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用药禁忌: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炮制方法
  1.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2.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3.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晒干。《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主要还是看你有没有便秘的症状,如果有就后下,如果没有就不用后下.煮第二次就不用了直接煮就好,不过煮的时间要比第一次减少10-15分钟

后下是指第一次煎的时候,至于第二次,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直接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