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话巴山夜雨时的下一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50:21

  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 “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夜雨寄北》

  3.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却话:回头说,追述。

  5.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6.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何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